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

中心映像

工匠精神 - 珐琅彩文化

发布日期:2023-04-07 访问次数:382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正式名称为“瓷胎画珐琅”)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image.png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运送到宫廷后,在皇帝的授意下,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宫廷写字人题写诗句、署款,最后入炭炉经600℃左右焙烧而成。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而且色彩种类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遂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


宫廷珐琅彩始于康熙、兴于雍正、衰于乾隆,是中国传统瓷器与珐琅彩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康熙年间,紫禁城内曾设珐琅彩造办处,1719年宫廷珐琅彩烧制成功。乾隆末期国力由盛转衰,宫廷珐琅彩因工序繁复,原料昂贵,成品率极低而不再烧制。公元1789年,一代瓷器巅峰工艺由此失传。

image.png                         

1999年,位于北京顺义的孙赫阳和父亲决心复活失传200多年的宫廷珐琅彩工艺。宫廷珐琅彩工艺制作难度极高,成品率极低,需要一百多道制作工序。孙赫阳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烧制实验,期间不断投入积蓄,反复失败后反复重来,最终调和出纯植物油,攻克了珐琅料与陶瓷釉面的附着力问题。

2013年11月9日,孙家两代人用时13年,终于成功烧制出第一件宫廷珐琅彩作品。2014年,孙赫阳创立政合宫,恢复、保护、创新、传承宫廷珐琅彩工艺。2017年,孙赫阳受邀前往法国瓷器重镇利摩日(Limoges),携政合宫宫廷珐琅彩作品回到珐琅彩故里,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中外的时空对话。

由于手工成本过高等原因,利摩日手绘珐琅彩工艺没有传承下去,令人唏嘘。在现代化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来临之际,传统工艺的传承令人担忧,孙赫阳的多年坚守与努力,使得宫廷珐琅彩重焕生机,也赢得陶瓷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肯定。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评价:“政合宫复活宫廷珐琅彩技艺,成为当代的艺术珍品。今天的艺术品就是明天的文物。

友情链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党建研究中心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生态建设研究所 北京中夏国际生态科技研究院 中裕粮业(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地名学会 校园综合服务机 北京光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综合楼)302室

电话:010-65135566-2711 传真号码:010-65126979

邮箱:eco_build@163.com,eco_build@126.com

版权归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党建研究中心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生态建设研究所 备案号:京ICP备19032378号-2